艾銻無限整理:物聯網概念及應用
2020-03-10 12:04 作者:admin 瀏覽量:
無企業,不上云
2015年我第一次參加阿里云杭州全球云棲大會時,看到的是驚喜和無限的可能性。
“2015杭州云棲大會”于10月14日至15日在杭州云棲小鎮如期召開。大會以“互聯網、創新、創業”為本屆主題,展現“互聯網+”時代下無處不在的云計算與各行各業的交錯連接,介紹云計算為產業升級和改革創新提供的源源動力,挖掘云計算助力下生生不息的創業激情和機遇。
2015年正式更名為“
云棲大會”,阿里云的名字不再出現在會議名稱中,而是更加強調云計算、大數據生態的定位。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生物識別、深度學習等前沿的科技創新力量首次在大會亮相。大會吸引了全球超過20個國家的21500名開發者,參展企業達到219家,參與企業3000多家,現場參觀超過42584人次,全球直播收看人數超過127萬人,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云計算峰會之一。
走進會場別開生面,豐富多彩,讓人忘掉了科技的冰冷,就像走進了游樂園,有運動,有演出,有游戲,有展示,有互動,4萬多人把整個會場擠得水泄不通,來自全球的技術愛好者,企業家,科學家,政府官員,阿里云的合作伙伴,競爭對手,閑雜人等五花八門,你能想到的人都聚齊了。
甚至還有票販子,是什么吸引了各路好漢齊聚一堂,擠破頭也要參加一場聽起來非常專業性的云棲大會呢?
除了上面說的阿里云的技術能力和運營能力以外,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能親眼見到馬云馬老師,甚至還能有機會與他零距離接觸.
從2015到2018年,在這四年中馬老師每年都會參加杭州云棲大會的分享,而且還會出現在云棲現場的不同地方,這讓很多喜歡馬老師的伙伴興奮極了,你想你一生能有幾次親眼見到“外星人”呢.
2015年他在主會場20分鐘的分享表達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在未來5年無企業,不上云。上云是企業戰略而不是戰術,未來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只有那些在云上的企業才能快速有效的抓住時代變化的先機,才能使用計算的能力,才能利用好數據的價值.
當時聽了馬老師的演講,我當刻就決定了和阿里云的合作,讓艾銻無限成為了阿里云的戰略合作伙伴,和阿里云一起為中小企業提供上云解決方案服務。
四年多過去了,馬老師當年說無企業,不上云,如今,如果你不知道云,你的企業沒有用云,可能你在這次的疫情中根本就沒有戰斗力,你都不知道別人企業是如何贏得這次疫情戰斗勝利的.
企業上云不僅能為企業節省70%以上的成本,更能為企業提升500%以上的效率,甚至它的有些價值是無法計算的,這些年艾銻無限為上千家企業提供了上云服務,親身經歷了有一些企業上云變革后帶來的增長和變化,我記得服務了一家裝修行業的領頭企業,在2016年這家企業因人員場地和機房成本,讓這家公司舉步維艱,離破產僅一步之遙,我和這家企業的CEO是好朋友,有一天我去看他,聽到他和我分享現在遇到的巨大困境,我問了他幾個關鍵的問題,最后確認了是成本不斷提升,業績卻沒有提高,效率低下從而導致企業經營困難,后來艾銻無限的云解決方案團隊幫助他出了三個解決方案:
第一, 把他們現有機房近百臺服務器遷到云上,釋放出近百平米的機房空間和硬件運維升級成本,因為云是彈性的,可以根據企業用量來支付費用,這一下就幫他們減輕了一年上百萬的硬件投入成本.
第二, 幫助他們打通各個管理系統,讓企業內部數據更透明,讓整體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了上來,而且當他發現整個環節全部通透后,有1/3的人力是可以節省的,完全沒必要用這么多人,這一下讓他們每年節省了近200萬的人力支出,這就是科技的力量,雖然對失業的員工有些殘忍,但對與一家商業企業來說這是正確的選擇.
第三, 重建營銷系統,讓傳統的銷售模式重新變革,提升人員的產出比,讓全員進行銷售,整體銷售額提高了200%,這個時代職責和名稱將會越來越模糊,誰能為企業創造價值,誰就是企業最重要的員工.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家企業人員降低原來的1/3,但銷售額卻提升原來的兩倍,這意味著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呈指數級的增長,這就是變革后的成果.
無企業,不上云,你的企業上云了嗎?
如果你的企業還沒有下云也沒有關系,也許你的企業還沒有遇到挑戰,假如你有和我朋友同樣的困境,那不妨與艾銻無限的云工程師和技術專家聊一聊,說不定就讓你眼前一亮,打開了你遇到的限制和困境,從而讓你的企業邁上了生長的第二春。
艾銻無限整理:物聯網概念及應用
什么是工業物聯網?
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IoT)是指數以億計的工業設備,不論是工廠里的機器還是飛機上的發動機,在這些設備上裝置傳感器,連接到無線網絡以收集和共享數據。
微型低成本傳感器和高帶寬無線網絡的出現,意味著當下只要有一定水平的數字智能,即使是最小的設備也可以連接起來,對它們進行監控和跟蹤,共享它們的狀態數據,并與其他設備進行通信。然后還可以收集和分析所有的這些數據,來提高業務流程的效率。
工業物聯網可以解決哪些業務需求?為什么物聯網如此重要?
IIoT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有助于企業更快更好地做出決策,它帶來的變化也與許多企業正在進行的數字轉型項目密切相關。通過實時提供極其詳細的數據,IIoT可以幫助公司更好地了解其業務流程,并通過分析來自傳感器的數據,使其業務流程更加高效,甚至開辟新的收入來源。IIoT還可以讓他們深入了解更廣泛的供應鏈,這將使企業能夠充分協調并進一步提高效率。
哪些行業正在采用工業物聯網?
目前,制造業、零售業、通用工業和運輸業都對IIoT十分感興趣。IIoT項目可以讓制造商更好地了解生產線的運行情況,并及時預測部分機器何時需要維修,從而減少意外停機時間。通用工業公司可以使用IIoT讓員工自我監控來降低派遣員工檢查遠程安裝的成本。零售商可以了解供應鏈中的瓶頸在哪里,運輸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車隊的性能。
但絕不僅限于這些領域,醫療保健和政府也可能成為IIoT的受益者,雖然目前主要是由大型企業采用,但隨著硬件和服務價格的下降,它可能會被更廣泛地采用。
物聯網和工業物聯網有什么區別?
IIoT不應該與消費者物聯網混淆,盡管兩者之間有相似的部分。消費者的物聯網設備可以連接從智能手表到智能音箱,以及燈泡、門鎖和其他智能家居設備,甚至鞋子或衣服。誠然,消費物聯網的核心理念與IIoT基本相同:使用傳感器和自動化來提高效率。但是,消費物聯網并不是一個工業過程,而是讓日常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有趣。
工業物聯網有多大?
全球物聯網支出預計將在2019年達到7450億美元,高于2018年的6460億美元,并有可能在2022年達到1萬億美元。IIoT已經是一項龐大的業務:根據技術分析IDC的數據,今年制造商將在IIoT上花費1970億美元,運輸公司將花費710億美元,通用工業司將花費610億美元。相比之下,消費者的物聯網支出將達到108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個人健康和聯網汽車信息娛樂方面。企業在物聯網預算上的支出大不相同:對制造商來說,支持生產和資產管理的系統將是關鍵;貨運監控和車隊管理則是運輸公司的優先選擇,而通用工業的支出將用來建設智能電網、天然氣和水力為主。
IDC表示,按技術類型劃分,物聯網服務將占其中2580億美元,硬件支出接近2500億美元,其中2000億美元將用于傳感器。物聯網軟件支出將在2019年達到1540億美元。美國和中國將花費最多,其次是日本、德國、韓國、法國和英國。
工業物聯網和5G
其實傳感器可以是任何東西,從相機到溫度計或運動傳感器。而網絡的使用也可以從藍牙和wi-fi到4G、5G網絡甚至是衛星,這取決于具體情況。IIoT項目可能使用不止其中一種,比如該系統在貨物海運時使用衛星鏈接,當貨物到達港口時切換到wi-fi,從衛星公司到網絡公司,再到移動運營商,所有的供應商都渴望從這項業務中分一杯羹。所有這些傳感器都將產生大量的實時數據,而這些數據需要及時分析,以便做出快速決策。Gartner預測,2019年將有142億聯網設備投入使用,2021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50億,產生包括視頻、圖像、語音和傳感器數據在內的海量數據。
人工智能將是管理這一流程、找到規律和做出預測的關鍵。
工業物聯網和云計算
大多數這些應用程序也將以某種形式涉及到云計算,可能只是數據存儲或大數據分析,也可能更加復雜。云計算供應商提供的服務從他們的數據中心一直延伸到網絡的邊緣,即所謂的邊緣計算——數據分析是在物聯網設備上或附近進行的,而不是在較遠的云數據中心進行的。通過減少數據傳輸的距離,公司可以更快地得到分析結果。微軟有其Azure物聯網中心,谷歌有谷歌云物聯網,亞馬遜網絡服務有AWS物聯網服務。
工業物聯網和安全
IIoT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因為網絡對象本來是獨立的,而工業物聯網把所有的設備連接起來。這意味著黑客有可能窺探正在傳輸的數據,甚至可能控制設備。消費者物聯網設備制造商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批評,稱其安全措施不佳,比如密碼過于簡單甚至根本不存在,以及漏洞很多卻無法升級軟件。IIoT必須應對這些擔憂,還要面對關鍵的國家基礎設施面臨網絡攻擊的風險。根據衛星通信公司Inmarsat對750家企業的調查,只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投資了新的安全技術,或者與安全專家合作尋求幫助。超過一半的人表示他們缺乏具備網絡安全技能的員工來提供工業物聯網部署。“如果沒有安全的工業物聯網網絡,企業可能會被網絡攻擊,這些網絡攻擊有可能會破壞工業機械,勒索軟件或進行工業間諜活動,”Inmarsat警告說。公司需要考慮的一些領域包括訪問管理、安全執行環境、數據加密、傳感器、網關和軟件編排平臺之間的認證。
技術分析師高德納(Gartner)的一項調查發現,對于部署物聯網系統的組織來說,安全是最值得關注的技術領域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它們無法完全控制正在使用的軟硬件。物聯網安全支出正以顯著速度增長。
未來物聯網將如何發展?
IIoT仍主要處于試驗和試點階段,只有少數大型制造商進行了大量投資。隨著傳感器變得更小巧和廉價,特別是5G網絡更加普及后,人們對IIoT的興趣可能會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