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主板的主要種類
2020-03-21 16:05 作者:艾銻無限 瀏覽量:
提到中小企業的困難,我相信大家都會深有感觸,上沒有皇親國戚撐腰,下沒有達官貴族的支持,全都要靠自己的拼博和奮斗,其實非常不容易,那怎樣可以在現在這個環境下突出重圍呢?
總的來說,中小企業有三大困難: 首先,高昂的成本. 其次,較低的效率. 第三,太少的營收.
高昂的成本
對于生產型企業,主要是采購成本,廠房成本,人力成本占主要部分,對于服務型企業,主要是房租成本,人力成本,管理運營成本占主要部分,對于營銷型企業,主要是市場成本,人力成本,管理運營成本占主要部分,這三種類型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人力成本,中國近些年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企業起著主導地位,互聯網人才的工資不斷攀升,導致各行各業的人力成本水漲船高.
中小企業無論招什么崗位的人,一個人一年的總體投入成本都在10萬元左右,這還是普通員工所支出的成本費用,如果一個企業10個人,一年就需要支出100多萬,就意味著一家企業如果年利潤在100萬左右完全是虧損的,因為其它費用還沒有計算其中,所以中小企業想盡一切找一些全能型人才來處理企業的需求,我們遇到一些中小企業,他們招一個前臺,即要會修電腦,處理公司的網絡,又要會開車,還在能做很多行政的文檔表格,可想而知這樣的人能力水平能達到什么程度,處理的效果以及及效率會是什么樣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中小企業行政經常離職的主要原因.
如果能減少這種綜合性人才,把相關的工作分類外包出去,我相信不僅成本會降低很多,而且效果也會好很多,具體我們在后面詳細說明如何操作.
較低的效率
企業效率低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管理的問題,管理者不會管理將直接導致整體效率下降. 其次是部門架構的問題,不合理的部門架構就像兩個不能對齒的輪子,不僅有摩擦還會有火花. 第三是軟硬件系統沒有選對,一個企業的運轉,不僅需要有合適的人才,還需要有合適的系統,智能手機未普及時大家用網頁來處理一切的事務,導致整個效率和效果都很差,至從APP在智能手機上誕生就徹底地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速度,讓我們可以透過各種APP解決遇到的困境,很多事情我們需要干一年最后只需要一天或者一個小時.
太少的營收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改變了無數行業的銷售模式,傳統銷售是靠人海戰術,互聯網靠的是大數據營銷,智能機器人取代了人的工作,而且是7*24小時全年無休,還不用發工資,但大部分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還是在用傳統的模式找客戶,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時間,卻帶來了極少的收入.
面對這三種狀態,傳統中小企業需要如何轉型升級,如何改變自己呢?
對應這三個方面我們提出最基礎的變革,來幫助中小企業改變和適應當下的環境.
高昂的人力成本
外包是唯一的選擇,當年耐克為了對抗德國的阿迪,把自己所有生產產品全部外包給了東南亞的生產工廠,大大降低了自己產品的成本,從而讓自己的產品擁有與世界第一品牌的抗衡力量.還有華為這么大的企業,大部分行政前臺全部都是外包的,包括很多大企業的食堂也是外包的,不是他們沒有實力做,而是用專業的企業做專業的事.
所以中小企業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可以外包出去,大家可以自行研究一下,我就舉一個例子,比喻說中小企業內部的網絡管理員是完全沒有必要自己招聘,可以外包給有實力有經驗的IT外包公司,每年最少節省70%的成本,而且專業的IT外包公司還能給到很多行業領先的經驗和解決方案,可以讓你的企業更有競爭力,具體我就不在這里細說了,如果感興趣的中小企業可以留言,我們私下探討.
較低的運營效率
上面我們說到了一是管理人員的能力水平決定了企業整體的運營效率,二是企業內部軟硬件系統所導致企業整體效率低下.對于管理人員如果中小企業請不起非常有能力的人才,就為自己的管理團隊找一名高管教練,花錢不多,而且效果非常的好,像阿里,蘋果等這樣的大企業都為自己的高管配備一對一的教練服務,我們中小企業可以為所有高管團隊配備一名教練就可以了,我們企業艾銻無限也是這么做的,這比讓高管出去學習效果好上一百倍,因為教練是針對企業績效的指導,不僅能幫助高管人的改變,還能讓企業業績發生巨大的變化.
關于如何選擇適合中小企業的軟硬件系統,可以好好研究一下阿里的釘釘,這家公司是中小企業效率軟硬件提升的王者,不僅很多產品免費,而且還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使用,這對于沒有資金投入的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太少的業績營收
主要核心是改變模式,從人海戰術到利用互聯網技術,從只有銷售部才能產生業績到全員都可以貢獻業績,從找客戶到客戶主動找到企業這三個方面入手.互聯網技術給中小企業提供了很多銷售的可能性,比喻說百度推廣和搜索引擎優化,可以讓精準用戶主動找到你的企業,讓更多客戶提著錢來和你合作.
對于只有銷售部才能產生銷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家企業如果想要有好的營收,一定是全員銷售,每個人都是企業的銷售人員,每個人都可以為企業帶來營收,這種理念和思維一定要融入企業每個人的血液里,當然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并不容易,需要企業的負責人花很多心思去培養大家的這種思維模式,去喚醒企業內部每個人擁有自主提升收入的意識.
過去是我們出去找客戶,互聯網時代可以做到客戶主動來找你,企業無論大小,品牌意識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做到行業數一數二,你根本不缺客戶,你也不用擔心自己企業的營收問題,說到電商,你立刻會想到天貓和淘寶,提到運動品牌,你立刻會想到阿迪和耐克,講到IT外包公司,立刻會想到艾銻無限和文思海輝,品牌的價值就是讓你無形中會主動想和他們建立一種關系.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了一些方向,可以給正處困境中的中小企業一些啟發,希望透過大家的一起努力,讓中小企業快速突圍,找到自己成長的規律和法門.透過這么多年的經驗,我們已預測企業IT外包很快就會火起來,這是每家中小企業的剛需.
你的企業有外包業務嗎,歡迎來撩……
電腦主板的主要種類
AT:標準尺寸的主板,IBM PC/A機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采用AT結構布局。
Baby AT: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裝機的一體化主板首先采用此主板結構。
ATX:改進型的AT主板,對主板上元件布局作了優化,有更好的散熱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專門的ATX機箱使用。 BTX:是ATX主板的改進型,它使用窄板(Low-profile)設計,使部件布局更加緊湊。針對機箱內外氣流的運動特性,主板工程師們對主板的布局進行了優化設計,使計算機的散熱性能和效率更高,噪聲更小,主板的安裝拆卸也變得更加簡便。
BTX在一開始就制定了3種規格,分別是BTX、Micro BTX和Pico BTX。3種BTX的寬度都相同,都是266.7mm,不同之處在于主板的大小和擴展性有所不同。
一體化(All in one)主板:集成了聲音,顯示等多種電路,一般不需再插卡就能工作,具有高集成度和節省空間的優點,但也有維修不便和升級困難的缺點,在原裝品牌機中采用較多。
NLX:Intel最新的主板結構,最大特點是主板、CPU的升級靈活方便有效,不再需要每推出一種CPU就必須更新主板設計此外還有一些上述主板的變形結構,如華碩主板就大量采用了3/4 Baby AT尺寸的主板結構。
按主板的結構特點分類還可分為基于CPU的主板、基于適配電路的主板、一體化主板等類型。基于CPU的一體化的主板是較佳的選擇。
按印制電路板的工藝分類又可分為雙層結構板、四層結構板、六層結構板等;以四層結構板的產品為主。
按元件安裝及焊接工藝分類又有表面安裝焊接工藝板和DIP傳統工藝板。
按CPU插座分類,如Socket 7主板、Slot 1主板等。
按存儲器容量分類,如16M主板、32M主板、64M主板等。
按是否即插即用分類,如PnP主板、非PnP主板等。 按系統總線的帶寬分類,如66MHz主板、100MHz主板等。 按數據端口分類,如SCSI主板、EDO主板、AGP主板等。
按擴展槽分類,如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按生產廠家分類,如華碩主板、技嘉主板等。
芯片 Intel:Socket386、Socket486、Socket586、Socket686、Socket370(810主板、815主板)、Socket478(845主板、865主板)、LGA 775(915主板、945主板、965主板、G31主板、P31主板、G41主板、P41主板、G43、P43主板、G45、P45、X38、X48)、LGA 1156(H55主板、H57主板、P55主板、P57主板、Q57主板)、LGA 1155分為6系、7系兩個系列(6系主板有:H61主板、H67主板、P67主板、Z68主板;7系主板有:B75、Z75、Z77、H77。)、LGA 1366(X58主板)、LGA 2011(X79主板)。 2013由於Intel推出22nm Haswell的新規格CPU,Ivy Bridge的LGA 1155升級成為LGA 1150。
AMD:Socket AM2\AM2+(760G主板、770主板、780G主板,785G主板、790GX主板)、AM3\AM3+(870G主板、880G主板、890GX主板、890FX主板、970主板、990X主板、990FX主板)、FM1(A55主板、A75主板)、FM2(A55主板、A75主板、A85主板)。 同一級的CPU往往也還有進一步的劃分,如奔騰主板,就有是否支持多能奔騰(P55C,MMX要求主板內建雙電壓),是否支持Cyrix 6x86、AMD 5k86(都是奔騰級的CPU,要求主板有更好的散熱性)等區別。
總線 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業標準體系結構總線。 EISA(Extension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擴展標準體系結構總線。 MCA(Micro Channel):微通道總線。 此外,為了解決CPU與高速外設之間傳輸速度慢的“瓶頸”問題,出現了兩種局部總線,它們是: 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視頻電子標準協會局部總線,簡稱VL總線。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圍部件互連局部總線,簡稱PCI總線。486級的主板多采用VL總線,而奔騰主板多采用PCI總線。 繼PCI之后又開發了更外圍的接口總線,它們是: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 IEEE1394(美國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協會1394標準)俗稱“火線(Fire Ware)”。